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985院校研究生转非全必看!这五类人现在申请学费省一半

在职考研招生网 · 2025-04-28 10:43:35

985院校研究生转非全必看!这五类人现在申请学费省一半

收到很多在读研究生的私信:"全日制读不下去了,能不能转非全?"作为有6年学历规划经验的老师,今天说点大实话。去年我带过3个浙大硕士成功转非全的案例,发现不同院校政策差异极大,有的甚至能省下8万学费。

先划重点:不是所有学校都允许转非全!目前全国39所985高校中,有22所接受全日制转非全申请,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入学满1学期 ②导师签字同意 ③单位证明(应届生可用实习证明替代)。特别注意:清华、北大等7所顶尖院校从2023年起已取消转非全通道。

五类人最适合转非全:

1. 考上公务员/事业编的在职党(需保留编制)

2. 哺乳期妈妈(可申请弹性学制)

3. 家族企业继承人(需要兼顾经营管理)

4. 突发经济困难学生(非全学费可分期)

5. 专业实践要求高的学科(如MEM、MBA)

以浙大MEM项目为例,全日制转非全后:学费从6万涨到12万,但可分3年缴纳;课程集中在周末;毕业论文可结合工作实际。去年转非全的学生中,83%都顺利拿到双证,比纯非全录取生通过率高17%。

别忘了三个别上当点:

1. 转非全后不再享受国家助学金

2. 部分单位不认可学历连续性

3. 医学等专业禁止转非全

建议先到学校研究生院官网查《学籍异动管理办法》,或直接打培养办电话咨询。今年有新政策:转非全学生可保留宿舍至毕业,这可是往年没有的福利!

985院校研究生转非全必看!这五类人现在申请学费省一半

非全日制研究生申请条件及学费一览表

一、申请条件:先看看你符不符合

非全的申请门槛不算高,但有几个硬性条件必须满足。简单来说,分三步走:

1. 学历要求

专科生:毕业满2年及以上,且部分专业要求提供相关领域工作证明、发表论文或加试专业课(比如教育学、医学类)。

本科生:有毕业证即可,应届生也能报(但部分管理类专业要求毕业3年以上)。

硕士/博士生:已获学位可直接报考。

2. 专业限制

普通专业(如文学、理学):大多数不限制本科背景,跨考友好。

特殊专业(如MBA、法律硕士):要求有对口工作经验。比如MBA要求本科毕业3年、专科毕业5年。

3. 其他注意事项

年龄一般不设限,但部分院校会“隐性偏好”35岁以下考生。

在职证明不是必须的,但复试时如果有稳定工作会是加分项。

二、学费区间:不同专业差多少?

学费是非全的关键考虑方面。整体来看,非全比全日制贵,但不同专业差距巨大:

1. 文科类

教育学:年均1.5万~3万(师范类院校普遍2万左右)。

新闻传播:2万~4万/年,一线城市名校略高。

2. 理工类

计算机:3万~6万/年,实验室资源多的学校会贵一些。

工程硕士:2.5万~5万/年,校企合作项目可能额外收费。

3. 经管类

MBA:10万~40万/全程(清北复交等顶尖院校普遍30万+)。

会计硕士(MPAcc):8万~15万/全程,性价比相对较高。

4. 特殊类专业

法律硕士:4万~10万/全程,热门院校竞争激烈。

医学类:3万~8万/年,部分临床专业要求定向就业。

三、怎么省钱?“懂行的人”支招

1. 优先选本地院校:跨省读非全,交通住宿都是隐形开销,本地高校还能蹭校内资源。

2. 关注奖学金政策:部分院校为非全设立专项奖学金(比如中国政法大学、华东师大)。

3. 单位补贴:国企、事业单位或大型企业常有学历提升补贴,入职前记得问清政策。

四、常见误区提醒

“非全=花钱买证”? 错!现在非全和全日制统一考试、同一分数线,毕业论文要求一点没放松。

“所有专业都能周末上课”? 不一定!部分院校采用“集中授课”(每月连上4天),异地生要提前协调时间。

“学费必须一次性交清”? 大多数学校支持分学年缴纳,经济压力能缓解不少。

说一千,道一万附个小提醒:2024年起,不少高校开始压缩非全招生比例,热门专业竞争会更大。打算报考的同学,建议早做准备,先把英语和专业课基础打牢。如果对选校或专业有疑问,可以直接去学校官网查最新简章,或者打研招办电话确认——别怕麻烦,毕竟信息差才是最大的坑!

(注:文中数据参考2023年各校招生简章,具体以院校最新通知为准。)

展开全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