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在职读中医硕士必看:非全和同等学力申硕怎么选才不踩雷?

在职考研招生网 · 2025-04-27 11:27:07

老有朋友问我:想在职读中医硕士,非全和同等学力到底选哪个好?今天就给大家掰扯清楚。先说个真实案例,我表姐在三甲医院工作,去年同时报了非全和同等学力,结果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先说最实在的入学门槛。非全得参加12月统考,要考政治、英语加中医综合,去年国家线划到 ...

在职读中医硕士必看:非全和同等学力申硕怎么选才不踩雷?

老有朋友问我:"想在职读中医硕士,非全和同等学力到底选哪个好?"今天就给大家掰扯清楚。先说个真实案例,我表姐在三甲医院工作,去年同时报了非全和同等学力,结果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

先说最实在的入学门槛。非全得参加12月统考,要考政治、英语加中医综合,去年国家线划到295分。而同等学力申硕是5月统考,只考学科综合和外语两门,60分及格就行。但注意,同等学力要先找到有招生资格的院校,比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都有开班。

上课方式差别挺大。非全现在多数要周末到校,像北京中医药大学每周六全天面授。而同等学力很多是寒暑假集中授课+线上直播,适合外地学员。有个在县中医院上班的师兄,就是报的湖南中医药大学同等学力班,每年暑假去长沙待半个月。

证书含金量要重点说。非全毕业拿的是双证(学历证+学位证),学信网可查。同等学力只有学位证,但注意!这个学位证和全日制的一模一样,不会写"在职"字样。去年我们卫健委评职称,两种证书都认,但有些私立医院更看重学历证。

费用方面差距明显。非全中医硕士全程6-8万,像南京中医药大学收7.2万。同等学力便宜些,3-5万搞定,但别忘算上答辩费、材料费这些杂项。有个坑要提醒:个别机构打着"免联考"旗号收高价班,其实正规院校根本没有这种项目。

报考建议来了:如果是体制内晋升需要学历证,选非全;单纯为提升专业水平,选同等学力。有个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师姐,去年选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同等学力,说省下时间正好准备主治医师考试。

最新政策要留意!2024年起,部分院校非全中医硕士增加临床技能考核,比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新增门诊跟诊要求。而同等学力申硕的院校名单每年3月更新,今年新增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内科学方向。

学姐提醒三点:1)报非全要看清楚上课地点,别选异地校区;2)同等学力申硕要先查院校的学科评估等级;3)警惕"“抱过”班",正规录取都要走研招网或院校官网。

2024在职读中医硕士必看:非全和同等学力申硕怎么选才不踩雷?

非全日制中医硕士学费一览表及报考条件

一、学费到底要花多少钱?

非全日制中医硕士的学费,和地区、学校档次直接挂钩。整体来看,每年费用集中在2万-4.5万元,全程读完大概需要6万-13万元。下面列几个热门院校的参考价: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临床方向每年3.8万,3年总计11.4万(含实习耗材费)

上海中医药大学

基础理论专业每年3.2万,3年共9.6万

广州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方向每年2.8万,3年8.4万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专业每年2.3万,3年6.9万

注意三点

1. 经济发达地区普遍贵5千到1万

2. 教材费、实践材料费另算,每年约2千

3. 部分院校对在职医生有补贴,记得问教务处

二、想报名?先看这5个硬指标

1. 学历门槛

必须持有本科毕业证+学位证(自考、成考、网络教育都行),专业不限但中医相关专业更有优势。个别院校接受专科生报考,但需提供5年以上中医领域工作证明。

2. 工作经历

90%的学校要求在职状态,且需单位开具工作证明。应届毕业生不能报考非全日制,这点和全日制区别很大。

3. 考试内容

全国统考考三门:

政治(100分)

英语一(100分)

中医综合(300分,含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等)

部分院校自主命题加试临床操作,比如把脉辨症。

4. 年龄限制

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但有过中医师承经历的可放宽到50岁。实际录取时,40岁以上的考生需要额外提交职业规划书。

5. 隐性条件

二甲以上医院在职人员优先

有执业医师资格证加3-5分

发表过中医药相关论文可免复试环节

三、“老江湖”的真心话

1. 别光看学费便宜

像某中部省份高校每年收费1.8万,但实践课要去外省合作医院,交通住宿反而多花2万多。

2. 周末上课不等于轻松

多数学校每月集中4天授课(双休日+周一周二),经常需要调班。建议提前和单位协商好考勤方式。

3. 论文方向早规划

非全日制硕士的毕业论文要求和全日制一致。临床型选题需配合病例收集,最好选自己工作相关的领域,比如在针灸科工作就选穴位研究。

4. 隐性福利别浪费

部分院校提供附属医院进修机会,像南京某高校允许学员参与名医跟诊,这种资源比学费值钱多了。

现在你心里有数了吧?具体选哪个学校,得结合自己的工作地点、经济承受力和专业方向。建议直接打目标院校招生办电话,问清楚今年有没有扩招计划,有时候捡漏能省好几万。

展开全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