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读法律非全必看,这6本教材没买对,学费打水漂
在整理学员档案时发现,很多准备2025年入学的法律非全考生,光买教材就花了冤枉钱。张姐去年备考时,光《法理学导论》就买了三个版本,结果目标院校指定的是马工程教材。今天就给大家掰扯清楚法律非全教材那些事儿,看完至少能省两千块教材费。
一、90%考生都踩过的教材坑
1. 版本误区,中国人民大学的《民法总论》要认准王利明第八版,西南政法大学则指定的是谭启平版
2. 新旧误区,2024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必须用最新注释版,别再用老版划重点
3. 配套误区,中国政法大学自编的案例集比市面通用版多30%考点
二、必买教材清单(按备考阶段分)
▶️基础阶段,
1. 《法学导论(第二版)》舒国滢著(北大出版社)
2. 《宪法学讲义(第三版)》林来梵(清华蓝皮)
▶️强化阶段,
3. 《刑法案例百选》周光权(法大内部讲义)
4. 《民法典条文对照与重点盘懂》(人民法院红皮)
▶️冲刺阶段,
5. 《历年真题命题规律》法学考研金榜版
6. 《法律文书写作模板库》(各校自编版本不同)
三、老考生私藏技巧
1. 找直系学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会定期处理旧教材
2. 电子教材,裁判文书网+北大法宝组合使用,比纸质书更高效
3. 替代方案,同等学力申硕的可以用《法律硕士联考诀窍》过渡
四、我强调一点
1. 警惕"免联考"陷阱,某些机构声称不用考试,实则发的都是结业证
2. MPAcc跨考生注意,至少要补《经济法通论》和《商法总论》
3. 备考时间分配,教材阅读与真题训练按6:4比例最科学
现在知道为啥有人教材费花超支了吧?法律非全教材就像手术刀,用对工具才能精准"解剖"考点。说一千,道一万叮嘱一句,千万别盲目跟风买网红笔记,院校指定书目才是硬道理。
法律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及费用说明
一、报考条件,哪些人能报?
法律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面向在职人员,适合想提升学历、拓展法律专业知识的职场人。不过,不同院校的具体要求可能略有差异,但大体上需要满足以下几点,
1. 学历要求
本科毕业,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含自考、成考、网络教育等),大部分院校不限制本科专业,但部分名校可能要求本科为法学相关专业。
专科毕业,部分院校允许专科生报考,但需毕业满2年,且可能附加条件,比如发表过论文或通过加试科目。
2. 工作经验
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要求报考者有实际工作经验。法律硕士(非法学)通常不限行业,但法律硕士(法学)可能要求从事法律相关工作,具体看学校要求。
3. 考试要求
必须参加全国统考(即每年12月的硕士研究生考试),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英语、专业基础课(民法、刑法)和综合课(法理学、宪法等)。初试过线后,还需参加院校复试(面试+笔试)。
注意,部分院校会限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户籍或工作所在地,比如要求考生在本地工作或提供社保记录,报名前一定要查清楚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
二、费用说明,读下来要花多少钱?
法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学费、教材费和其他杂费,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差距较大。
1. 学费
普通院校,每年约1.5万~3万元,全程3年总费用4.5万~9万元。
名校或一线城市院校,学费较高,比如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等,全程费用可能超过10万元。
2. 其他费用
教材费,每年约500~1000元,部分课程可能需要购买案例集或参考书。
答辩费,毕业论文答辩时,有些学校会收取3000~5000元不等的费用。
交通住宿费,非全日制研究生通常周末或集中授课,异地考生需考虑往返交通和短期住宿成本。
省钱小提议,
优先选择本地院校,减少通勤开支;
关注院校奖学金政策,部分学校对非全学生提供少量补助;
教材可以买二手或与同学合买,降低花费。
三、报考前必看的几点提醒
1. 时间投入,非全日制研究生上课时间灵活,但作业、考试、论文压力并不小,周末和节假日可能都要用来学习,报考前需评估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2. 证书含金量,毕业后拿的是“双证”(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可查,与全日制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证书上会标注“非全日制”字样。
3. 院校选择,建议优先考虑有法学学科优势的学校,比如“五院四系”,资源多、师资强,对工作帮助更大。
四、常见问题答疑
Q,非法学专业能跨考吗?
A,可以!法律硕士(非法学)专门接收本科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从基础讲起,适合零基础跨考。
Q,非全日制研究生能考公务员或法考吗?
A,可以。公务员考试中,非全日制学历受认可;通过研究生学历报名法考,也不受本科专业限制。
Q,学费能分期交吗?
A,大部分学校支持按学年缴费,少数院校可申请分期,具体咨询学校财务处。
如果你已经满足条件,并且准备好了时间和预算,法律非全日制研究生确实是一个提升专业能力的好机会。建议多对比几所院校的招生政策,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所,早做准备,争取一次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