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考研预报名必须参加吗?这4类考生要注意
每年9月的考研预报名总让考生纠结,到底要不要参加?作为“上岸人”告诉你,全日制考生这4种情况必须参加预报名!
一、什么是预报名?
预报名是给应届本科生提前锁定考位的专属通道,系统开放时间比正式报名早15天。最关键的是预报名的报考信息在正式报名时仍然有效,相当于多了一次调整机会。
二、必须预报名的4类考生
1. 热门院校考生,报考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高校的,务必通过预报名抢考位。去年南京某211考点开放3小时就满员。
2. 特殊专业考生,报考艺术类、建筑类等需要手绘考试的专业,必须提前确认考点是否支持特殊考试要求。
3. 证件待补考生,学生证未盖章、身份证过期的,可通过预报名系统先提交其他材料,10月前补齐即可。
4. 跨省考试考生,想在工作地考试的往届生,需要提前联系当地考试院确认异地报考政策。
三、预报名常见误区
• 错把预报名当演练,所有填报信息将直接进入正式系统,缴费后不可修改报考院校
• 忽视信息复核,去年有考生把"应用统计"错选成"统计学"导致专业课科目错误
• 照片随意上传,建议提前准备白底证件照,系统会自动压缩像素
特别注意,二战考生使用往年账号登录时,务必点击"新增报名信息"重新注册,避免信息混淆。去年有考生因此被系统判定为重复报名。
全日制研究生预报名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每年一到9月,准备考研的同学就开始嘀咕这个问题。别慌!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透预报名那些事儿,帮你避开踩坑,顺顺利利搞定第一步。
一、预报名时间啥时候?往届生能报吗?
预报名一般安排在9月下旬(具体日期以当年公告为准),持续4天左右。比如2023年是9月24日-27日。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了分流系统压力,应届生和往届生都能参加!不过要注意,
1. 部分省份可能限制往届生预报名,比如四川、辽宁等地往年仅对省内高校应届生开放,建议提前查当地公告。
2. 往届生如果选非户籍地报考,记得提前开工作证明或居住证,别卡在对了一天才发现材料不全。
二、预报名的流程复杂吗?
说白了就是“填信息+交钱”,但细节多到头皮发麻!手把手教你操作,
1. 注册学信网账号,老生直接用,新生提前3天注册,避开高峰期。
2. 填写考生信息,包括学历学籍、户籍档案、联系方式等。
重点核对身份证号、毕业证书编号,填错可能导致审核失败!
档案所在地不确定的,应届生问学校,往届生找户籍地人才市场。
3. 填写报考信息,选学校、专业、考试方式(全国统考/单独考试等)。
研究方向如果写着“暂定”,先随便选一个,录取后还能调。
4. 生成报名号并缴费,缴费成功才算占坑成功!部分地区要求网上支付,别只填信息不交钱。
三、预报名要准备哪些材料?
提前备好这些,填表不抓瞎,
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有效期内!)
学信网下载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应届生)
毕业证、学位证编号(往届生翻箱倒柜也得找出来)
户籍地址或工作证明(异地报考的往届生重点准备)
一张白底电子证件照(别用自拍!耳朵眉毛得露出来)
四、预报名缴费后能改信息吗?
分情况!招生单位、报考点、考试方式这仨不能改,想换就得取消报名重新报。其他信息比如联系方式、考生地址,只要在报名截止前都能修改。
血泪教训,有个同学填错手机号,复试通知收不到,差点错过录取!
五、预报名和正式报名有啥区别?
简单来说就是“早报早安心”,
预报名数据有效,不用正式报名时再填一遍。
考点名额有限,热门城市(比如成都、杭州)的考点可能预报名阶段就被抢光,拖到正式报名可能得去外地考试。
划重点,预报名成功后,只要没想改学校或考点,就不用再管正式报名!
六、网上确认要注意啥?
报完名别以为万事大吉!11月初的网上确认才是终极关卡,
1. 核对个人信息,尤其是照片是否通过(有人因为戴眼镜审核失败)。
2. 往届生传学历证书,自考本科生传成绩证明。
3.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要传《入伍批准书》。
千万别拖到说一千,道一万一天!系统崩了或材料不对,可能直接报名失败。
七、常见坑点合集
1. 报考点选错,应届生原则上选学校所在地,往届生选户籍或工作地。
2. 学历校验未通过,留学生尽早做学历认证,自考本科确认毕业时间。
3. 缴费失败,用支付宝/银行卡多试几次,别轻易换浏览器。
4. 错过时间,设个手机闹钟!报名、确认、打印准考证全记上。
八、我强调一点
学信网密码忘了赶紧找回,别等报名当天干着急。
报名号截图保存,后期下载准考证、调剂都要用。
家庭主要成员信息按户口本写,不必纠结“已故亲属要不要填”。
如果还有拿不准的问题,直接打报考点或招生办的电话,别轻信论坛小道消息!预报名就像春运抢票,手快有手慢无,早准备早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