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非全日制研究生考几门?难不难?这是最近好多想提升学历的小伙伴常问的问题。简单来说,考试科目一般4到6门不同学校要求有点不一样但整体难度比全日制研究生低一些不过对在职考生来说时间和精力才是最大的挑战接下来咱就详细唠唠。
大部分学校的公共卫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初试要考全国统一命题的科目。首先是英语二,这是专硕常用的英语卷,难度比英语一低一些,主要考阅读、写作、翻译这些,词汇量要求大概5500左右。然后是政治,和全日制一样,考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这些内容,不过非全日制考生往往没时间天天刷题,得靠抓重点。
专业课方面,很多学校考353卫生综合,这可是公共卫生的核心科目,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等内容。不同学校的侧重点不同,比如有的学校侧重流病和统计,有的会多考一点环卫和营养。我有个在疾控中心工作的朋友,备考时光流病的计算公式就抄了三大本笔记。
除了全国统考,有些学校还会自主命题加试科目。比如复试的时候,可能会加考一门专业课,像卫生事业管理、社会医学之类的,或者安排专业相关的面试,让你谈谈对公共卫生热点问题的看法。还有的学校要求非全日制考生和全日制一样,提交个人陈述、工作证明等材料,个别学校甚至会加试英语口语和听力。
和全日制研究生比,非全日制的考试难度整体低一个档次。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政治题量和深度也稍低,专业课虽然内容多,但考得没那么深,更侧重实际应用。比如考卫生统计学,全日制可能会让推导公式,非全更多是让用公式分析数据案例。我认识的一个护士姐姐,跨专业考公共卫生非全,没报辅导班,每天下班学两小时,最后专业课考了220分。
但难就难在在职考生的时间太紧张。白天要上班,晚上回家得管孩子,周末还要处理各种琐事,能静下心学习的时间太少。我表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备考时每天早上5点起床背政治,中午午休做英语阅读,晚上等孩子睡了再学专业课,整整坚持了半年。而且非全日制考生大多离开校园多年,学习效率比应届生低,记知识点全靠反复刷题和做笔记。
还有复试环节,虽然分数线比全日制低,但老师更看重实践经验。我朋友面试时,考官问他在基层工作中遇到过哪些公共卫生问题,怎么解决的,他结合自己处理手足口病疫情的经历说了半小时,最后高分通过。但如果是跨专业考生,对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问题不了解,比如不知道新冠疫情防控中的流调流程,面试时就容易吃亏。
985、211这些名校的公共卫生非全日制,考试难度肯定比普通学校高。比如北大、复旦的353卫生综合,题量多、知识点细,还经常考最新的公共卫生政策和研究热点。我有个同学考北大非全,专业课参考书有8本,每本都得精读,光流病的课后习题就做了三遍,最后才考了200分。但名校的非全日制含金量高,毕业找工作时更受认可。
双非但校的公共卫生非全日制,考试难度相对低一些,分数线也没那么高。比如一些地方医科大学,专业课考得比较基础,重点在核心知识点,只要把课本吃透,刷够真题,过线不难。我邻居考的就是本地医科大学非全,每天学三小时,坚持了三个月,最后总分超线50分。不过双非但校的非全,在师资和资源上可能不如名校,适合想在本地发展、提升学历的小伙伴。
还有一点要注意,有些学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一起划线,竞争压力就比较大。比如某211大学,今年公共卫生非全的分数线涨到了340分,和全日制一样,导致很多在职考生没考上。所以选学校时,一定要查清楚历年的分数线和报录比,别光看学校名气,还要看自己的实际水平能不能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