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5千,这4类人照样读非全日制研究生
文章:
“想读个非全日制研究生提升下,但一看学费,再摸摸钱包,算了算了...” 这话是不是很耳熟?甚至就是你的心声?学费,确实是横在很多人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简称非全)之间的一座大山。像热门的MBA、EMBA、MEM、MPA、MPAcc这些专业,学费动辄好几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但“没钱”真的就等于“没戏”了吗?还真不一定!今天咱就唠唠,就算你月薪只有5千上下,如果你是下面这4类人,读非全、在职研,甚至同等学力申硕,依然有路子可走!
第一类:单位有“真金白银”支持的!
别小看这一点!如果你在体制内(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或者在一些效益不错、重视人才培养的民企、外企工作,打听打听单位有没有在职学习的资助政策。有些单位会报销部分甚至全部学费,前提是你学成后得继续服务多少年。这可是实打实的“羊毛”,不薅白不薅!签协议前看清楚条款就行。即使单位不能全报,能报一部分也是极大的减轻负担。
第二类:能搞定“教育贷款”的!
现在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都推出了专门针对在职研究生、MBA、EMBA等学习的教育分期贷款。利息通常比普通信用贷低一些,还款期限也相对灵活(比如分2-5年还)。重点来了: 申请前一定要算清楚!仔细看合同,搞清楚总利息是多少,每月还款额占你工资的比例。确保这笔贷款不会让你的生活“压力山大”。别学费是凑够了,结果天天吃土还贷,那就本末倒置了。适合对未来收入增长有信心的朋友。
第三类:目标明确,选“学费友好”院校和项目的!
不是所有非全都贵得吓人!学费这事儿,地域、学校层次、专业热度差别巨大。
避开一线城市顶流名校: 北上广深的顶尖985名校的MBA、EMBA当然贵,但很多省属重点大学、地方性大学的非全项目,学费就亲民得多。比如一些理工科院校的MEM(工程管理硕士),或者师范类院校的教育硕士(非全),学费可能一年就一两万。
考虑“同等学力申硕”: 如果你主要是为了拿硕士学位证(单证),不在乎研究生学历证(双证),那同等学力申硕是个性价比极高的选择。先学习课程(费用通常几千到一两万),后期通过国考和论文答辩再拿学位。前期投入小很多,特别适合预算极其有限,又急需系统知识或学位的人。但务必确认这个单证是否符合你未来的核心需求(比如考公考编通常要求双证)。
关注“冷门”但实用的专业: 除了热得发烫的MBA、MPAcc,像MTA(旅游管理硕士)、MLIS(图书情报硕士)等专业,学费相对较低,竞争也可能小一些,关键是看是否契合你的职业规划。
第四类:能“开源节流”,狠心攒钱的行动派!
如果前三条路你暂时都走不通,那就剩下最“笨”也最实在的一条路:攒!
设定清晰目标: 算好目标院校和专业的总学费+杂费,除以你计划攒钱的时间(比如2年),得出每月/每年需要攒多少。
强制储蓄: 一发工资,先把这笔“读书钱”像还房贷一样雷打不动地存起来。可以开个专门的账户,只进不出。
极致节流: 奶茶、外卖、非必要聚餐、冲动购物...能省则省。这不是让你过苦行僧生活,而是为了更大的目标暂时调整消费习惯。想想拿到学位后的可能性,现在的克制就值得。
努力开源: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看看有没有靠谱的兼职、副业机会,哪怕每月多赚几百一千,积少成多。送外卖、做家教、写稿子、接设计...发挥你的特长。
重要提醒:“躲雷”秘诀!
1. 警惕“低价圈套”和““抱过”承诺”: 尤其是那些吹嘘“免联考”、“超低价读名校EMBA”的机构。天上不会掉馅饼!正规的非全、同等学力申硕都需要按流程报考、学习、考试/答辩。擦亮眼睛,认准教育部认可、能在学信网或学位网查到的项目。
2. 算好“总账”: 学费只是显性成本,还有书本费、交通费(异地学习)、可能的住宿费、论文辅导费、答辩费等等隐性成本。做预算时要留有余地。
3. 时间也是成本: 读在职研意味着牺牲大量休息、娱乐甚至陪伴家人的时间。确保你的精力、家庭支持能跟得上,别钱花了,学没坚持下来,那就亏大了。
4. 明确目标,别跟风: 想清楚你为什么读?是为了跳槽加薪、升职硬门槛、转行、学知识还是扩大朋友圈子?目标不同,选择的项目(MBA/MPA/MEM/MPAcc等)和投入的预算也应不同。别看着别人读你也读,结果花了钱用处不大。
个人觉得一下:
月薪不高,想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确实不容易,但绝非不可能。关键看你属于哪一类人,以及你愿意付出多大的努力和规划。单位支持、教育贷款、选择性价比高的项目(包括同等学力申硕)、或者下狠心攒钱,总有一条路适合有决心的人。别让“没钱”两个字,轻易浇灭了你提升自我的小火苗。行动之前,做好功课,算清成本,选对路径,你也能行!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一览表
想读个非全日制研究生提升自己,又担心学费太贵?别急,这份接地气的“学费一览表”帮你摸清门道,咱一起来看看这钱到底花在哪,怎么花更值!
一、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大概多少钱?
这个真没法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整体范围大概在:
普通专业(教育、文学、理学等): 相对亲民。大部分在 每年1万到3万元 之间,读完整个研究生(通常2-3年),总学费大概 2万到8万元。省属高校的普通专业,学费可能在 5万左右 就能搞定。
热门专业(金融、管理、部分工科): 学费明显上台阶。普遍在 每年2万到8万元 甚至更高,整个读下来 4万到20多万 很常见。
顶尖名校的MBA/EMBA: 这是“天花板”。名校MBA学费动辄 十几万到四十多万 很普遍。比如清北复交人这类顶级名校的MBA项目,总学费 30万以上 是常态,部分EMBA项目甚至更高。
简单说: 从几万块到几十万都有,关键看你选啥专业、上啥学校。
二、 哪些方面让学费忽高忽低?
1. 专业是“大头”:
商科类(尤其MBA/EMBA): 公认的学费高地。师资、案例、校友资源投入都大,学费自然高。
工科类(计算机、电子等): 实验设备、项目成本高,学费通常高于文科。
人文社科类(教育、法学、文学等): 相对投入成本低些,学费也普遍更友好。
2. 学校名头响不响:
985/211/“双一流”大学: 牌子硬,资源好,学费普遍比普通省属高校贵不少。同一个专业,名校可能比普通学校贵出几万甚至十几万。
地理位置: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高校,学费和生活成本通常也高于二三线城市。
3. 学制长短:
非全研究生一般 2-3年 毕业。学制越长,总学费累积自然越高。不过有些项目学制固定,没得选。
4. 招生类型:
通过 全国统考(12月联考) 录取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标准相对透明和规范。
一些院校的 高级研修班 等非学历教育项目,收费可能更高且差异更大,报名前务必问清楚性质和最终拿啥证书。
三、 掏学费前,这些钱袋子问题得搞明白
学费一年一交吗? 通常是!大部分学校要求按学年缴费,开学前交当年学费。
学费都包含啥? 通常就是课程教学和基本教务费用。教材费、住宿费、交通费、论文答辩相关费用等,大概率要额外掏腰包!尤其是住宿,非全研究生学校基本不提供宿舍,得自己解决。
学费会变吗? 学校通常按入学当年获批的收费标准执行,在读期间一般不会涨价(除非有特殊政策)。但下一届新生学费涨不涨,就不好说了。
单位能报销吗? 这个真得看你单位的政策和领导态度了!体制内、国企或者效益好的大公司,有时会有部分或全额学费报销政策(尤其和你工作相关的专业),签协议服务几年是常事。提前打听清楚,别错过福利。
能贷款吗? 部分院校可能和银行合作提供商业助学贷款,但不像全日制研究生有国家助学贷款那么普遍。直接问学校财务处或学生处最靠谱。
有奖学金吗? 有!但名额和力度通常少于全日制。 别小看,努力一把真有可能拿到!学校奖学金(学业、优秀干部等)、企业/社会奖学金都值得关注,入学后多留意学院通知。
四、 钱包紧张?试试这些“省钱大法”
1. 优先打听“单位报销”: 如果单位有政策,这绝对是最大头的节省!主动和HR或领导沟通,明确报销条件和流程。
2. 别放过奖学金: 入学后积极了解奖学金政策,成绩好、活动积极,真金白银可能就到手了。苍蝇腿也是肉!
3. 量力而行选学校: 不是非得挤破头进最贵的那所。结合你的工作、经济实力,选个性价比高的院校和专业,同样能学到真东西。家门口的省属重点,可能比千里迢迢去一线城市读个普通校更划算(算上生活成本)。
4. 兼职增收要适度: 利用周末或空闲时间做点相关兼职(比如家教、技能服务)补贴学费可行,但千万以学业为主,别本末倒置,挂科或延毕更不划算。
5. 关注分期付款: 有些学校允许分学期缴费,能缓解一次性支付的压力,问问学校财务有没有这政策。
五、 大家常问的学费问题
“非全学费比全日制贵那么多,值不值?” 值不值关键看你的目标和投入产出比。如果你需要硕士学历升职加薪、转行敲门、或者系统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且无法脱产,非全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算算它未来能给你带来的职业收益(比如加薪幅度、晋升机会),可能这笔投资回报率很高。单纯为读书而读书,那得好好掂量。
“学费里包含教材和住宿吗?” 大概率不包含! 教材得自己买或打印,住宿得自己租房或通勤,这些成本加起来也不少,做预算时别忘了算进去。
“听说MBA很贵,普通打工人读得起吗?” 确实贵,尤其名校。但普通打工人也有路子:选性价比高的院校(比如本地不错的大学)、争取单位最大比例报销、申请贷款、攒几年钱再读。 把它当作一项重要的职业投资来规划和储蓄。我认识不少朋友就是工作几年存够钱再去读的,目标更明确,学起来也更有动力。
“怎么查目标学校专业的准确学费?” 最权威的途径:
目标院校研究生招生网: 查找当年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里面会有各专业的学费标准和学制。
目标学院官网: 有时学院页面会提供更详细的说明,特别是MBA/MPA等专业学位。
直接打电话问: 打学校研招办或具体学院的咨询电话,直接问最清楚!
说到底,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丰俭由人,选择很多。 关键是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职业规划,货比三家,选对那个最适合你的“投资”项目。花出去的钱,得让它真正为你的未来“发光发热”才行!学费信息每年可能有微调,动手报名前,一定记得去目标院校官网核对最新的招生简章,以白纸黑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