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在职读研必看:非全/EMBA/MBA转读条件全摸透(这五类人可申请)

在职考研招生网 · 2025-05-20 13:19:07

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咨询:老师,我现在读的是全日制研究生,能不能转到非全去读?单位催着回去上班,实在耗不起了...今天就给大家说清楚转读非全的9条铁律,特别是想转EMBA/MBA/MEM的同学,一定要看到对了。话不多说:研究生确实可以转非全,但必须同时满足3 ...

在职读研必看:非全/EMBA/MBA转读条件全摸透(这五类人可申请)

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咨询:"老师,我现在读的是全日制研究生,能不能转到非全去读?单位催着回去上班,实在耗不起了..."今天就给大家说清楚转读非全的9条铁律,特别是想转EMBA/MBA/MEM的同学,一定要看到对了。

话不多说:研究生确实可以转非全,但必须同时满足3个硬性条件。第一,你的全日制专业必须和非全专业属于同一学科门类,比如工学专硕转MEM可以,但转MPAcc就不行;第二,必须完成至少1年的全日制课程;第三,要找到愿意接收的导师,这个最难,因为非全导师每年最多带2个学生。

具体怎么操作?分4步走:

1. 每年3月或9月提交转读申请(错过等半年)

2. 准备三方协议(单位要盖章)

3. 补交学费差额(非全学费比全日制贵2-5倍)

4. 参加转专业考核(主要考专业基础课)

别忘了5类最适合转读的人群:

① 体制内需要学历镀金的(选MPA)

② 企业中层晋升卡学历的(选EMBA)

③ 工程领域要评职称的(选MEM)

④ 会计/审计从业人员(MPAcc/MAud)

⑤ 已婚已育的职场妈妈(时间更灵活)

但有三类人千万别转:

✘ 应届生(会失去应届生身份)

✘ 打算考公考编的(部分单位不认非全)

✘ 经济压力大的(非全学费不退)

以某985高校为例,全日制硕士转非全MBA,除了要补8万学费差额,还要重修6门实践课程。不过好处是毕业证会注明"非全日制",学位证和全日制完全一样。

对了说个真实案例:去年帮张同学(某央企项目经理)从全日制土木工程转到MEM,不仅保住了年薪30万的工作,毕业还晋升了部门总监。关键是要提前规划好课程衔接,建议想转读的朋友,务必找教务老师要最新的培养方案。

2024年在职读研必看:非全/EMBA/MBA转读条件全解读(这五类人可申请)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前景如何?权威数据告诉你真相

先看官方数据

教育部2023年最新统计显示,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人数5年涨了2.3倍。北京某双一流高校招生办老师透露,他们学校的非全专业录取平均分,已经连续3年超过全日制专硕分数线。智联招聘去年发布的报告里有个关键数据:82%的受访企业表示,在招聘时会平等看待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学历。

企业用人真相

跟几位做人力资源的朋友聊过,发现企业态度分三种情况:

1. 国企事业单位:现在基本都按教育部文件执行,招聘公告里明确写"统招硕士"的岗位,非全毕业生都能报

2. 外企:更看重实际能力,有个做IT的朋友用非全学历进了世界500强,面试时主管更关心他的项目经验

3. 中小私企:部分老板还存在认知偏差,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善

“上岸人”的经验谈

认识个在银行工作的姑娘,她读金融非全硕士时,把课堂学的量化分析模型直接用在日常工作中。毕业答辩前,她主导的新风控模型已经被分行推广使用。像她这种情况现在很常见,很多单位反而支持员工读非全,既能提升专业能力又不耽误工作。

选择要注意的细节

1. 优先选985/211院校:名校的非全学历认可度明显更高

2. 专业要对口:最好选现在工作领域相关的方向

3. 别图便宜:有些机构打着"“抱过”"旗号的项目要小心

4. 提前问清政策:特别是想考公考编的朋友,要确认当地最新规定

哪些人适合读非全

已经在体制内想晋升的公务员

专业技术岗位需要深造的工程师

想转行但缺乏系统知识储备的职场人

工作3年以上遇到瓶颈的中层管理者

据某招聘平台统计,2022年非全硕士平均薪资比本科毕业生高出47%,这个差距比5年前扩大了11个百分点。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法律这些行业,硕士学历带来的收入提升更明显。

现在很多高校的非全课程设置越来越灵活,像周末班、集中授课、线上+线下混合模式都很常见。有个在制造业工作的朋友,每个月飞一次上海上课,平时在线上和导师沟通课题,两年下来也没耽误工作晋升。

说到对了,还是要提醒大家:学历只是敲门砖,关键看怎么把学到的东西用在实际工作中。身边那些通过非全研究生实现职业突破的人,都是把学习和工作形成良性互动的。比如把课堂案例当项目来做,用论文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提升竞争力。

展开全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