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在职硕士VS国外免联考,30岁打工人选哪个更划算?
"老王,国内在职硕士和国外免联考到底该咋选?我都30了还值不值得折腾?"今天就掏心窝子跟童鞋们儿唠唠这个事。
先说说国内在职硕士的实情。现在国内双证硕士必须参加12月统考,像MBA、MPA这些热门专业,去年国家线都划到了175分。不过有个"绿色通道"——同等学力申硕,先入学后考试,适合工作五六年没时间备考的。我表弟在国企当科长,去年就走的社科院的企业管理专业,周末上课还能用年假抵扣。
再说说国外免联考硕士。有个学员让我哭笑不得:花18万报了个"保录取"项目,结果发现毕业证不能留服认证。这里划重点:正规的免联考项目必须能在教育部涉外监管网查到院校备案,像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的旅游管理硕士(MTA),疫情期间还能线上修学分。
给大家算笔实在账:国内非全硕士学费一般在5-15万,但加上备考期间的辅导班、资料费,三年下来少说20万。国外项目看起来贵(普遍15-35万),但1年就能拿证,适合急着升职的中层。去年我们有个学员在互联网大厂,就是用法国IPAG商学院的MBA学历成功竞聘总监,比国内早两年晋升。
别忘了三个坑:1)声称全程不用出国的项目要当心 2)承诺“抱过”论文答辩的多半不靠谱 3)学费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要查院校资质。去年某机构推的"6万读美国硕士",说一千,道一万学员发现是野鸡大学。
要是让我给建议:体制内的建议优先考虑国内双证,想转行或外企发展的可以选QS前500的国外院校。有个取巧办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像清华-新加坡管理大学首席财务官硕士,毕业拿双证还不用出国。
在职读研如何避开野鸡大学?这5个认证方法必须知道
第一招:查教育部官网,先看“户口”硬不硬
国内正规高校的“身份”都能在教育部官网查到。操作很简单:
1. 搜索“教育部学历教育院校名单”或直接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2. 找到“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查询”入口,输入学校名称;
3. 如果能查到,说明学校有办学资质;查不到?直接拉黑!
⚠️ 注意:有些学校名字听起来高大上,比如“国际”“环球”打头的,但实际可能是“李鬼”。比如“中国邮电大学”这种碰瓷名校的,一查官网立马露馅。
第二招:盯紧“双证”是否齐全
正规研究生毕业后会拿到两个证:学历证(毕业证)+ 学位证。野鸡大学往往只能发“单证”,甚至伪造证书。
非全日制研究生:必须通过12月全国统考,毕业后有双证;
同等学力申硕:只有学位证,无学历证,但需通过教育部学位网备案;
如果对方承诺“不用考试直接拿双证”,99%有问题!
第三招:看学费和学制是否离谱
野鸡大学的典型套路是“低门槛+短学制+高收费”。比如:
宣称“一年拿硕士”“学费5万“抱过””;
要求一次性付清学费,且不开发票;
课程安排松散,甚至全程网课无面授。
正规院校的学费公开透明,学制一般为2-3年(非全),学费分期缴纳,且能在学校官网查到收费明细。
第四招:核实办学历史和口碑
口碑好的院校,信息都是公开的:
查学校官网:正规大学官网域名以“.edu.cn”结尾,内容更新及时,有明确的招生简章和联系方式;
问往届学生:通过贴吧、知乎或线下校友群,了解真实就读体验;
看社会评价:比如是否有知名教授、科研成果、校企合作案例。
如果学校官网上全是招生广告,找不到课程介绍或师资信息,就要警惕了!
第五招:涉外监管网查“洋文凭”
如果想读国外院校的在职硕士,一定要上“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这里能查到教育部承认的海外院校名单。
比如某机构推荐“美国XX大学”,先上涉外监管网核对是否在认可名单内;
警惕“远程硕士”“在线学位”,这类项目多数无法做学历认证。
亲情提示大家:报名前多问、多查、多对比,别被招生老师的“话术”忽悠。宁可多花时间调研,也别为走捷径踩坑!